【堂訊】2025年5月

恭喜今年有6位年朋友領洗成為教友,祝福大家復活節快樂!

教宗的話

教宗親自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復活節是生命的慶節

        2025聖年復活主日,教宗方濟各親自來到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向羅馬城和全世界頒賜降福,並發表復活節文告。教宗強調生命的寶貴,鼓勵恢復希望,籲請為和平祈禱,尤其念及加沙地帶、巴勒斯坦、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也門、南高加索地區、西巴爾幹地區、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南蘇丹、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非洲大湖地區,以及緬甸等地的受苦百姓。
        「親愛的弟兄姊妹,復活節快樂!」教宗方濟各於4月20日復活主日坐著輪椅來到聖伯多祿大殿中央陽台,以這句話問候聚集在廣場上的人們。他這次呼吸道疾病發作以來靜心養病,極少出現在公眾視線,而且將逾越節的各項慶典委託給幾位樞機來主持,並未事先通知是否出席。因此,他的這次出現讓人們格外欣喜。
        復活主日彌撒結束後,受託主祭的科馬斯特里(Angelo Comastri)樞機、共祭神長們和參禮信友並未離開,而是抬頭仰望聖伯多祿大殿的中央陽台,甚至是舉起手機鏡頭,期待教宗能夠出現。不負眾望,教宗親自出席並降福了羅馬城和全世界。頒賜降福後,人潮並未散去,此時教宗乘坐白色敞篷車來到廣場,現場信眾又驚又喜,興奮地高聲歡呼。途經之處,家長們紛紛將孩子舉起,遞給教宗降福。教宗的座車並未止步於聖伯多祿廣場,而是開上廣場前的和解大道,兜了一大圈才返回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
希望不再虛無縹緲
        在降福羅馬城和全世界前,教宗發表了他今年的復活節文告,並將稿件託付教宗禮儀長拉韋利(Diego Giovanni Ravelli)總主教來宣讀。教宗在文告中表示,「在耶穌的受難和聖死中,天主親自承擔了世界的一切罪過,以祂的無限慈愛擊潰罪過。」「天主的羔羊得勝了!為此,我們今天歡呼:『基督、我的希望,已經復活!』(復活節繼紓詠)」從此以後,「希望不再虛無縹緲,望德不叫人蒙羞」(參閱:羅五5),而且這份希望「使人負起責任」。
        「多少人對天主寄予希望,將自己脆弱的手放在祂強而有力的大能手中,讓祂把自己攙扶起來,邁上旅途:與復活主耶穌一起,成為希望的朝聖者。」
生命的慶節
        「復活節是生命的慶節!」教宗如此強調,並重申在天主眼中「每個生命都是寶貴的」。教宗由此念及母胎中的胎兒、老人、病患的生命,「他們在越來越多國家被視為要被丟棄的人」。同時,教宗也關心那些遭受家庭暴力的婦女和兒童,以及受到輕視的最弱小者、邊緣人士和移民。
在這日子,教宗期盼大家恢復希望,並且對他人有信心,包括疏遠的人、從遠方來的人、習俗和見解與我們大不相同的人,「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
        教宗說:「我渴望我們大家能再次期待,和平是可能實現的!」
心繫耶穌復活之地
        放眼世界,教宗的目光首先落在聖地的聖墓。他寫道:「今年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在同一天慶祝復活節,但願和平之光照耀在整個聖地和全世界。」
        「我關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基督徒的苦難,以及全體以色列人民和全體巴勒斯坦人民。蔓延在世界各地的反猶太主義氣氛日漸高漲,令人擔憂。與此同時,我的思緒轉向加沙地帶的民眾,尤其是基督徒團體,那裡的恐怖衝突不斷製造死亡和毀滅,造成悲慘且惡劣的人道主義處境。」
        為此,教宗呼籲交戰方停火、釋放人質、援助百姓。人們「忍飢瘦餓,渴望有個和平的未來」。
惦記其它地方的受苦者
        接著,教宗籲請眾人為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基督徒團體祈禱,後者正在經歷「微妙的過渡期」。教宗敦促「整個教會以關懷和祈禱陪伴親愛的中東的基督徒」。
        教宗也特別提及也門人民,他們的人道主義危機每況愈下。「我邀請所有的人通過有建設性的對話找出解決之道。」談到「飽受磨難的烏克蘭」,教宗祈求復活主基督為該國沛降「逾越奧跡的和平之恩」,並鼓勵有關各方繼續努力「達致公正且持久的和平」。
        「在這喜慶的日子,讓我們也念及南高加索地區,並祈願亞美尼亞與阿塞拜疆之間儘快簽署並落實最終的和平協議」,以達成該區域熱切盼望的修和。「願復活之光啟發西巴爾幹地區和諧共處的意願,並支持從政人士採取行動,以免加劇張力和危機」。
        此外,教宗也為非洲人民懇求「復活主基督、我們的希望賜予和平與安慰」。他們深受暴力和衝突所害,尤其是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和南蘇丹,以及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和非洲大湖地區。
沒有宗教自由就沒有和平
        教宗掛念「在很多地方無法自由宣認信仰的基督徒」。他強調,「在沒有宗教自由的地方,或者在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不尊重他人意見的地方,就不可能實現和平。」
        在這時期,教宗邀請眾人「不忘援助緬甸百姓」。他們「早已經受多年武裝衝突的折磨,現在秉持勇氣和耐心應對毀滅性地震的後果」。「讓我們為罹難者和他們的摯愛祈禱,由衷感謝所有慷慨投入救援工作的志願者。該國多方宣布停火的消息,為全緬甸來說是個希望的記號。」
        「我呼籲世界上所有負有政治責任的人,不可屈服於那令人封閉的恐懼邏輯,卻要運用手邊的資源來幫助有需要的人,根除飢餓,推廣那些促進發展的活動。這些是和平的利器,建設未來,而不撒播死亡的種子!」
        教宗最後期許道:「在這禧年,願復活節也是個釋放戰俘和政治犯的大好時機!」「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梵蒂岡新聞網


堂區生活

超性生命誕生~歡迎新領洗的教友!

圖、文/文教組整理

        很開心今年總共有6位朋友在復活節前夕領洗成為教友,特別是今年又是禧年,大家都格外的感動。每一位慕道者都有一段與耶穌相遇的故事,最終透過親友與聖神的引導來到新莊堂,並領受天主的恩典成為天主的子女。
文/ 張立蓓姊妹
        我原本應該算是無神論者,但其實愛看書的我,早就在西方名著中看過許多基督信仰的內容,也因此對聖經產生好奇。某天,正好看到也是基督徒的小阿姨在閱讀聖經,聽聞聖經中記載了許多關於耶穌的故事,因此我也有了閱讀聖經的打算。當時我買了一本聖經和合本,並且下載了App,把聖經當成單純的文學作品來閱讀。可惜的是,單憑我自己,實在無法理解聖經的內容,也覺得舊約內容枯燥乏味。
        一天,我收到了App的推播通知,這句是來自依撒意亞先知書41:10「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在一起」,雖然舊約的內容晦澀難懂,但這句意義十分明白。我心裡奇妙地生出一種安全感,這可能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中,第一次覺得天主的話像一粒種子植入我的心田。
        後來,我決定還是找個「專業的機構」來學習聖經和信仰,正好在Google搜尋到了新莊聖保祿堂慕道班的訊息,當時觀望了一陣子,最後還是鼓起勇氣報名了。
        所謂的「慕道班」就是神父、修女及分享員透過一系列的課程認識天主教信仰的過程,正是扮演了澆灌種子的角色。我認為課程含金量很高,前期的聖經課程,能把厚重的聖經濃縮成幾張薄薄的講義,簡單地敘述從創世之時到耶穌復活之後,中間發生了什麼事。
        美國作家房龍的《聖經的故事》中有一句話:「聖經是通往信仰的橋樑」,而慕道班前期的課程,就是在搭這座橋;後期的課程裡,可以感受到天主教的儀式和細節的確較為繁多,但這也代表十足的慎重和嚴謹。
        我在慕道過程中,也有一些驚喜。我很喜歡慕道班贈送的書《生活中的祈禱》,在我想學習祈禱,但不知道從何做起時,這本書就這麼巧地出現了,雖然我是照稿念,但沒關係,模仿是一個開始。還有慕道班贈送的思高版聖經,雖然它厚重到可以拿來當凶器,但它的內頁底下有很多注釋,還提供可以互相參照的地方,簡直太溫馨了。
        在慕道班一開始上課時,柯神父說過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話:「我不是生命的主宰」,這句話最初給我的感覺是消極的。然而,在經過將近一年的課程,還有這段時間發生的事情、讀過的文章之後,我對這句話有了不同的理解:在我們的生命中,有95%左右的事情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長相、智商、家世、運勢等……我們能做的,就是對可控的事情保持謹慎,對不可控的事情保持樂觀,在這之中,請求天主給予我們面對一切的勇氣。
        我很喜歡電影《功夫熊貓》裡的一句話:「昨天是歷史,明天是謎團,只有今天是天賜的禮物」,這和瑪竇福音6:34的「所以你們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苦足夠一天受的了」是一個意思。
        此外,我對沈神父在彌撒講道時的一句話印象深刻:「是耶穌每天都在為我們祈求天主,再多給我們一天」,今天來之不易,今天就是天主給我們最珍貴的禮物。
        在我領洗後的隔一週慕道班課程後,我們的班長發給每人一盒聖言經句小卡,讓大家抽一張保留一週。我當時抽到那句來自依撒意亞先知書41:10「你不要害怕,因為我與你在一起」,我又驚又喜,因為竟是那顆初見的種子。
        最後,我必須承認,領洗之後我沒有特別的感覺,因為我的變化不是在一瞬間發生的,而是這段期間內漸進的。當然,領洗不過是個開始,以後還會繼續向大家學習。來到這裡,真的是非常正確的決定!


文/ 楊可竹姊妹
        04/19星期六晚上迎接慕道一年後,神聖的入門聖事,讓耶穌成為我的信仰的這個決定,要從我小時候說起。大約是國小時期,那時我跟親戚的孩子們玩在一塊,聽到他們提到耶穌,雖然不全然是天主教,但聽到他們介紹自己的信仰時,點燃了我的渴慕之心。
        我的爸爸與奶奶雖然是教友,但爸爸因為工作關係長時間沒有在家裡,而奶奶居住在花蓮老家,鮮少分享天主教信仰的內容,因此從小就由非教友的母親教育我們,信仰部分則是民間信仰,當時的我跟妹妹就懵懵懂懂的一直跟隨著媽媽。
        前幾年,我的媽媽因為生病開刀而逝世,我又因為許多因素處於低潮狀態,後來回到花蓮休養兩三個月,感謝有奶奶及姑姑們的陪伴,我的狀態暫時有好轉,但仍容易陷入迷茫,然而轉變我最關鍵的是叔叔的一句話:「不一定要跟媽媽擁有一樣信仰,可以找尋適合自己的信仰。」我也聽姑姑的建議開始找教會,不過遲遲找不到與心靈契合的地方。
        直到去年清明連假期間再次回到花蓮時,我跟表姑講了我的狀況,回台北前,身為教友的表姑送了我一串玫瑰唸珠,也教我如何祈禱及唸玫瑰經;很奇妙的是,在經歷一陣子的祈禱及唸經後,心境真的沒有再這麼迷茫與煩躁,但我仍然覺得軟弱且會跟表姑抱怨,後來表姑問了我:「妳渴不渴慕去教堂?」我說我試試,於是表姑就傳給我新莊聖保祿天主堂的資訊,我主動報名參加了慕道班也到教堂參加了人生第一台主日彌撒。
        當時來到新莊堂的我體驗了上一期慕道班的最後一堂課,我很喜歡的是,課程最後是以一端玫瑰經做為結束的祈禱。自此之後,除了每週都到聖堂望彌撒,也積極的詢問有關下一期慕道班的開班資訊,自此開啟我的慕道旅程。
        在今年的復活節前夕,當我恭領基督的聖體聖血後,內心的想法是:我何德何能可以領受這個神聖的恩典?這個感動與隔天復活節恭領聖體時,身心靈上說不出來的改變又是另一種層次的堆疊。此外,成人領洗後的那一週,在工作心境上的改變更加明顯,我變得更容易專注,也比較不容易因其他人背後的流言蜚語所受傷;我想是耶穌基督保護了我的心靈!我非常感謝也很珍惜這份恩典。


文/ 陸偉文弟兄
        2025年4月19日晚上,我接受領洗,在長瑛代母的帶領下正式成為基督徒了。滿心歡喜但也知道這是考驗信德的開始,從這一刻起每一步都背負著基督十字架的使命,也以愉悅的心情來追隨基督。
        回首參加慕道班第一次的共融,有教友婉轉的問我:為什麼經歷那麼長的時間,都沒有參加慕道班和領洗呢?的確都要當阿公了,不趕快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不是太晚了嗎?其實,我是一個基督信徒,自小就認識天主,只是未領洗且未加入任何教會,只想當一個自由基督徒。但隨著年齡漸長,身邊的雙親、朋友、同事陸續離世,也開始思考給自己一個有尊嚴的人生與告別。再加上舍弟的督促,提供了台北地區天主堂的資料,又在偶然的機緣看到本堂沈神父在YouTube介紹西班牙巴塞隆納聖家座宗殿,在好奇心的驅使之下,我在Google查詢新莊聖保祿天主堂的資訊時,就看見了慕道班課程的介紹,彷彿在相親中見到合宜的對象般,於是馬上提出上課申請。
        慕道班的課程雖然每週日只有一個小時,但是對聖經舊約中的原祖、原罪及歷史故事,新約中的聖母、耶穌、福傳、苦難等做有系統的講解。我對天主教的教義和教理,雖然讀過相關的書籍,但經過如此完整的資料介紹,更加強了對耶穌基督和天主教的認識。尤其是一個月一次的共融,立頃班長十分費心地安排座談、電影欣賞、講座等活動,讓我們慕道班的成員多方面的認識彼此。我深覺慕道班是加強信德的基石,在信仰主的道路上,彼此相互扶持,總比一個人獨來獨往來得更有意義。故此,我以基督教徒為傲,也以身為新莊聖保祿天主堂的教友為榮。


文/ 張右儒姊妹
        我接觸信仰已經十年,是因為妹妹的邀請,平常有空就會去參加主日彌撒,但從未想過自己要加入。直到去年讀了金毓偉神父寫的《但丁帶我們遊地獄:從《神曲》思考信仰生活》,心裡出現一個聲音:我應該為自己做個選擇。某次彌撒時看到公佈欄上貼著慕道班的招生訊息,就報名了。
        每週固定上課,讓我有種回到學生時代的感覺。有幾次分享員談到聖經故事時,我突然明白那些文字不只是歷史,而是可以套入自己生命的方向,會有「原來如此」的感動。
        領洗後的生活沒有劇烈改變,但每天讀經、默記一句話、提醒自己也許就是一種慢慢轉化的過程。雖然還在學習,也常忘記,但我也開始記得在每一餐前禱告,並對信仰更有一份踏實。


文/ 林子婷姊妹
        從大約20歲起,我就開始對基督信仰有興趣,所以嘗試接觸了新教的教會活動,但卻找不到內心的歸屬感,直到三年前重新在教會醫院服務時,我參加了四旬期避靜以及我人生中的第一台彌撒,被感動了!
        「對!這就是我心中所想像教會的樣子,這是我想要的信仰!」我內心因此產生了渴望。
        期間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分辨這份渴望,猶豫著要不要開始慕道,直到我堅信確定後,藉著朋友的帶領,幫我找到了離家最近的教堂準備慕道,這才發現,這裡竟然是我小時候就讀的幼兒園!原來天主一直都在召叫我,讓我回到最初,是祂一直在等待著我。
        可惜的是,我來到慕道班的時間已經開課好一陣子,來不及在2024年復活夜領洗,經與神父及負責人會談後,我決定還是一樣參與當期慕道班,並等待新一期開課再接續慕道,直到領洗。雖然我花了比大家多一點的時間慕道,但這也是天主對我的一種恩寵,因為我可以有更多機會和時間慢慢理解道理,參與各種教會活動、禮儀及彌撒,為自己未來成為教友做很多的準備,其實這也都在幫助我自己分辨信仰。
        今年初,我為了領洗做準備,安排三天兩夜的個人神操避靜,透過祈禱仔細聆聽及感受天主要告訴我的話及為自己即將領洗的心靈做準備。感謝天主召叫我,幸運的成為禧年領洗的新教友,這是我之前不曾想到的!感謝天主的安排,讓我在這真理、道路及生命上充滿許多愛與恩寵。


2025年復活節文告

        基督復活了,阿肋路亞!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復活節快樂!
        今天,「阿肋路亞」終於在教會中再次響起,口口相傳,心心相繫地迴響著,「阿肋路亞」的歌聲讓全世界的天主子民喜極而泣。從耶路撒冷的空墳墓中傳來了前所未有的宣告:被釘在十字架上的耶穌,「祂不在這裡了,祂已復活了」(路廿四 6)。祂不在墳墓裡,衪是活著的!
        愛戰勝了仇恨。光明戰勝了黑暗。真理戰勝了謊言。寬恕戰勝了報復。邪惡並沒有從我們的歷史中消失,它將一直存在,直到最後,但它不再具有統治力,不再對那些迎接今天恩寵的人有控制能力。
        姊妹和弟兄們,特別是你們這些受苦和在煎熬中的人,你們無聲的呼喊已經被聽到,你們的眼淚全被收集,沒有浪費一滴!在耶穌的受難和死亡中,天主承擔了世間一切邪惡,並以祂無限的仁慈戰勝了邪惡:祂根除了魔鬼的驕傲,魔鬼的驕傲毒害人類心靈,並到處散播暴力和腐敗。天主的羔羊 勝利了!為此,今天我們高聲歡呼:「基督──我的期望──已經復活!」 (復活主日繼抒詠)
        是的,耶穌的復活,是希望的基礎:從復活的這一天開始,人要有希望,不再是個幻想。不。因基督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並又復活了,希望不再虛無縹緲!望德不令人蒙羞!(參閱:羅五 5)。這希望不是逃避現實,而是要人投身於其中;這希望不會令人不知所措,反而會令人更承擔責任。
        凡是將希望寄託在天主身上的人,把自己脆弱的手放在天主強而有力的手裡,便讓自己被扶起,並踏上旅程:他們與復活的耶穌一起,成為懷著希望的朝聖者,成為愛的勝利的見證人,成為生命──天主──的力量、化干戈為玉帛的見證人。
        基督復活了!這個宣告包含了我們生存的全部意義,人生存不是為了死亡,而是為了生命。復活節是生命的慶節!天主創造我們是為了生活,並且希望人類復活重生!在天主眼裡,每一個生命都是寶貴的!在越來越多的國家,母親胎中的嬰兒、老人或病患被視為可丟棄的人。
        在世界各地發生的眾多衝突中,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多少的人走投無路!即使在家庭中,我們也經常看到針對婦女或兒童的暴力行為!對最弱勢、最邊緣化的遷徙者,是多麼蔑視啊!
        在這一天,我希望我們重新對他人懷有希望和抱著信心,即使那些並不接近我們或從遠方而來的人,儘管他們的風俗、思想和習慣與我們最熟悉的,都有所不同,因為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
        我盼望我們能夠重拾希望,相信和平是可能的!今年天主教徒和東正教徒 在同一天慶祝復活節。願和平的光芒從聖墓復活大殿照耀整個聖地和全世界。我深切體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基督徒的苦難,也深切體會全體以色列人民和全體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難。世界各地日益蔓延的反猶太主義氣氛令 人擔憂。同時,我的心與加薩人民,特別與基督徒團體聯繫在一起,那裡可怕的衝突繼續造成人命喪生和破壞,並造成嚴重而不可收拾的人道主義危機。我呼籲交戰各方:請你們停火,釋放人質,並向飢餓和渴望有一和平未來的人民提供援助!
        讓我們為在黎巴嫩和敘利亞的基督徒團體祈禱──敘利亞正面臨自己國家歷史上的一個危急關頭──但他們都渴望穩定和期待投身於自國家的未來。我呼籲整個教會以關注和祈禱陪伴在中東地區親愛的基督徒。
        我還要特別關心葉門人民,他們因戰爭而正經歷著世界上最嚴重的「長期」人道主義危機之一,我邀請大家透過建設性的對話尋找解決方案。
        願復活的基督將逾越節的和平恩賜傾注在飽受折磨的烏克蘭身上,並鼓勵所有相關人士繼續努力實現公正及持久的和平。
        在今天的節日裡,讓我們記得南高加索地區,並讓我們祈禱,好使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早日簽署和實施最終和平協議,從而實現該地區人們所渴望的和好。
        願復活節的光芒激發西巴爾幹地區的和諧決議,並支持當權者努力避免緊張局勢和危機的惡化,並支持該地區的合作夥伴拒絕危險和破壞穩定的行為。
        願我們的希望──復活的基督,為遭受暴力和衝突的非洲人民,特別是剛果民主共和國、蘇丹和南蘇丹的人民,帶來和平與藉慰,並支持那些因薩赫勒地區、非洲之角和大湖區因緊張局勢而受苦受難的人們,以及在許多地方無法自由宣認信仰的基督徒。
        沒有宗教自由、沒有思想和言論自由、人們的意見不受尊重,就不可能有和平。
        沒有真正的裁軍,就不可能有和平!每個民族都有必要防禦為保障自身,但這種需求不能演變成一場普遍性的軍備競賽。復活節的光芒促使我們打破造成分裂並帶來政治和經濟後果的障礙。它敦促我們互相關心,加強精誠團結,努力促進每個人的全面發展。
        此時此刻,願我們也能給予飽受連年武裝衝突之苦的緬甸百姓援助,他們正以勇氣和耐心面對實皆省毀滅性地震的後果。這場地震造成數千人死亡,也為災區內的眾多倖存者,包括孤兒和老人,帶來了痛苦。我們為受害者及其親人祈禱,並從心底感謝所有慷慨開展救援活動的志工。該國多方宣布停火,為整個緬甸,是一個希望的標記。
        我呼籲世界上所有肩負政治責任的人不要屈服於恐懼的封閉邏輯,而是利用現有資源幫助有需要的人,根除饑荒,推動促進發展政策。這些是和平的「利器」:用來建設未來,而不是散播死亡的種子!
        願人道主義原則,永遠成為我們日常行動的樞紐。面對衝突的殘酷,手無寸鐵的平民遭到攻擊,學校、醫院和人道救援工作者也遭到攻擊,我們不能忘記,遭受攻擊的不是射擊場上的標靶,而是有靈魂和有尊嚴的人。
        值此禧年之際,願復活節也成為釋放戰俘和政治犯的良機!
        親愛的弟兄姊妹們,在主的逾越節,生命與死亡展開了一次巨大決鬥,但主現在和永遠都活著(參閱:復活主日繼抒詠),並讓我們確信,我們也蒙召去分享永無止境的生命,在這生命中不會再聽到炮彈、槍火和死亡傳來的回音。讓我們把自己託付給能使萬象煥然一新的那一位!(參閱:默 廿一 5)
祝大家復活節快樂!

教宗方濟各

點我連結線上全文閱讀


發佈留言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