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訊】2022年04月

耶穌復活不止是一個歷史事件,更是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實,生活中充滿耶穌的記號,等你去發現~

神父叮嚀

發現復活的耶穌行走在我們當中的記號

文/ 孔天予 神父

        今年三月初的拜苦路遊行,有共融與釋放團體與我們新莊聖保祿天主堂的教友們一起參與。當我們從新莊堂出發來到在新莊公園,在公園裡有許多家庭在享受著溫暖的陽光,他們有的靜靜曬著太陽、有的一起在草坪上打球、三五好友或家人們聚在一起野餐。有一些人看到我們跟著一個十字架慢慢地走,有時候唱著歌,有時只是靜靜地走。看到我們的人有兩個反應,有一些人說;「耶穌來了!」,也有一些人在問:「他們在做什麼?」,聽到那些人也自問自答:「看起來像是一個告別式!」。這些人的反應讓我覺得很特別,因為這兩個都是對的。我們在四旬期有許多記念耶穌的活動,拜苦路尤為特別,這些都是為了感念耶穌為我們犠牲自己的事件。耶穌的死亡的確是一件難過傷痛的事,我們的天主耶穌基督真的有經過痛苦及死亡的窄門,但是同時他也是活著的。所以當我聽到公園裡的那些人說「耶穌來了!」,這是真實而切確的,因為耶穌正是透過我們教會這個團體而走進這個社會。
        今年復活節的海報上,教宗方濟各有一句話「基督的復活不是一件停留在過去的事件,他有貫穿這世代的生命力。」雖然有時候看起來天主好像不存在,因為看見這世上有很多暴力很多邪惡等等。但是在這黑暗之中,會有一個新事物,我們看見一個新的生命,就是復活的耶穌。一位新領洗的教友說他認識耶穌之前,都不會注意到路上的乞丐或是比較窮困的人們。但是認識了耶穌,受洗之後,如同在福音當中的記載「他的眼睛張開了」(路加福音24:31),真的看到了以前看不到的人事物。所以他看到了那些乞丐,而且他不只想要幫助他們,除了給他們金錢上的幫助,他更想要進一步的認識他們關心他們。這才是他們所需要的。這也是他認為比以前更有意義的態度和眼光。這就證明了復活的耶穌在我們中間,是充滿生命力的事件。改變我們的生活。
        所以我鼔勵教友們在這個復活節期間,可以特別去觀察自己生命當中,有哪些事情會讓我們發現是復活的耶穌行走在我們當中的記號?讓我們一起好好想想,當然最大的記號是那些決定要加入我們的大家庭的朋友們。今年的復活夜有四位會重生的教友,還有一位在二月中己受洗的教友。讓我們在復活節歡迎他們來到我們天主教會,特別是歡迎他們來到我們新莊天主堂這個大家庭。也讓我們與他們一起喜樂,因為我們認識那戰勝痛苦與死亡的天主。他與我們同在,祝大家有個神聖的聖週以及快樂的復活節。


信仰生活分享

祢是我的希望
—— 共融與釋放苦路心得分享

文/ Simona Liu
照片/ 共融與釋放

        很久前帶孩子們去北車,在大廳閒晃時,被幾個韓國傳教士傳教,內容主要是宣導「逾越節」對基督宗教的重要性,他們希望大家不要將聖誕節當作最重要的節日,應該重視復活節對我們的意義。我覺得非常有意思,而且他們很貼心,一邊傳教一邊有人負責跟我的孩子們玩,當然我後來並沒有被說服去他們的教會,畢竟我手邊都有四個教堂,還有好幾個神父虎視眈眈地盯著我了。我在復活節領洗成為教友,但對於復活節一直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或許因為總是在找蛋吃巧克力,沒有認真參加復活節活動,就算參加也是單獨自己去,帶回家的聖枝最後也變成孩子們互相攻擊的武器。


        今年,正在猶豫要不要帶孩子參加拜苦路,就收到神父私訊我要不要參加,哇!有人拋枝給我了,還不快去撿!感謝主對我的不離不棄。這是我第一次帶著孩子們參加拜苦路,從前給他們看過復活節卡通(Q版耶穌,裡面人物都很可愛)還有粵語版拜苦路影片,他們非常希望也能去走真正的苦路(孩子啊!你們現在走的也是苦路啊!)總之,那日我們開開心心去參加,這次辦在教堂附近的運動場,這一路真的太特別了,因為除了我們一行參加拜苦路的教友外,一旁有闔家出遊野餐的、有運動的、有唱歌跳舞的、施工中的還有路人,拜苦路中的我們不時會分心看看他們,但是我想其實他們應該更好奇我們在做什麼吧?
        一開始孩子們就發現了,這活動有十字架領著大家走,是的,我們就是追隨基督的門徒們。他們擔心的問:「十字架看起來真的有點重」,我回答:「這只是形式上的十字架,真實的十字架是重到拿不動,要用扛著拖著的,所以後來才有一處,西滿來幫忙扛了一段(當下立刻被我兒子萬萬糾正說西滿是『被迫』來幫忙的),扛十字架真的太重太辛苦,所以後來也有一個婦人來幫耶穌擦汗」。 一路上我們唱著:「為什麼不說一句話,背負著沈重十架? 」每一處停下來時,我會看看身旁今天一起參加的朋友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的十字架,一路不求有人幫忙分擔,僅盼望有人陪伴足矣,這是我年過四十的體會,感謝基督在我們彼此的友誼之內。
        拜苦路結束回到教堂時,孩子表示:「雖然只是象徵性的拜苦路,但是我已經覺得超累了!」身為偉大的母親,我告訴她:「但是有我一直陪著妳啊!」
        最後,我想分享關於我自己的小小收穫,每次彌撒唸到信經時,我總是像背課文一樣唸過去,那日拜苦路時我突然默念起信經:「我信全能的天主父,天地萬物的創造者,我信父的唯一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祂因聖神降孕,由童貞瑪利亞誕生。祂在彼拉多執政時蒙難,被釘在十字架上,死而安葬。祂下降陰府,第三日自死者中復活。」噹!我一陣醒悟!我信!我說我信,但我卻常常忘記我信!對於信賴主的人而言,有祂便萬事俱備。祈禱吧!繼續相信並時時提醒自己,祂會將一切安排妥當的。春天的太陽特別溫暖,有共融與釋放的友誼相伴,特別幸福!

文/ 張峻維

        這次參加共融與釋放拜苦路,對我來說收穫頗豐。最近我的生活剛好遇到許多不順遂的事,信仰也面臨考驗,懷疑天主的愛。但藉由這次的活動,那看似毫無盡頭的黑暗抑鬱,似乎也隨著基督的苦路逐步得到釋放。
        在這次的拜苦路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兩處,首先是第二處,耶穌面對莫須有的指控時保持沈默,最後有罪的巴辣巴被釋放,無罪的耶穌卻被釘上十字架。孔神父說,其實我們就是那巴辣巴,耶穌用自己來交換我們。
        這讓我想到,耶穌無罪但為拯救罪人而不替自己辯駁,罪人如我面對痛苦時卻往往總是喊冤叫屈,常常問耶穌:「為什麼是我?」有時我甚至覺得這一切是天主無端在懲罰我,但那不過是一種驕傲,很多時候我的困境是因為自身的錯誤及罪惡。我的抱怨及懷疑其實就有如司祭長及經師們對耶穌的指控一樣不實,但祂依然透過團體及朋友來陪伴我,仍然在等待我悔改,仍然願意走這苦路來拯救我。
        第二個讓我有感觸的則是第三處,士兵們戲弄虐待耶穌。神父說,耶穌面對這些士兵,可能心裡想的是:「待會我就要拯救你們了。」這就是耶穌的愛,哪怕對方反對和傷害自己,也一心想要拯救他們。知道這一點後,我還怎能懷疑天主對我的愛呢?
        拜苦路所讀的經文,都是關於耶穌受難的過程,表面看來都是可怕的事,不過若仔細默想,這些痛苦的過程其實都蘊含了天主對我們的愛。就如同生活一樣,一路走來可能會有辛苦,但只要有耶穌的愛陪伴,我們總有盼望。很感謝有共融與釋放團體舉辦的這個拜苦路活動,可以幫助我更好的準備四旬期。


信仰生活分享

為什麼要作基督徒?

文/ 賴立頃弟兄

        今年四旬期特別邀請了道明會何萬福神父為我們講避靜。而這整場避靜何神父不僅是「唱作俱佳」為大家帶來了滿滿的歡笑,更有參與教友回饋說:「避靜就應該是如此地 (充滿喜樂)!」。
        神父一開場就問大家說:「為什麼您要做基督徒?」有人回答:「因為結婚另一半是教友,自然而然就有機會參與教會,進而領洗入教。」而大部分從小就是在教會長大,也有年輕人是選擇成年自己來慕道,但面對神父這個大哉問每個人都有自己專屬今日成為基督徒的理由。接著神父回應:「其實我們願意答覆成為基督徒並來聖堂參與彌撒,正如同當年的耶穌也訴說著自己『晚餐廳』的故事,即使過程可能『傷痕累累』。」但對這句話,一開始我並不十分明白!
        緊接著,何神父非常逗趣地述說有一對情侶近日想來找他主持婚禮的故事。神父顯然對男方結婚的理由:「只想找個伴」原是並不滿意且無法構成說服他的理由。最後向他說:「你要念完結婚誓詞最長不超過兩分鐘,卻要以一生來兌現天主前所許下忠於對方的承諾。」當新人將自己完完全全地交付給對方,不也同耶穌說:「這是我的身體,你 (妳) 拿去吃罷!」一樣傾訴著那晚餐廳的故事嗎?似乎稍稍體會神父想表達的意涵。
        為什麼要作基督徒?在何神父善於帶領地分享下,開始浮現起自己的故事。我也順手節錄了神父這段話:「我們的信仰是天主找尋我們,也找到我們。」且「天主降臨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即使叫不出祂的名字或對祂一無所知。」
        何神父還分享了許多精彩的故事,但印象最深刻地仍是以那首【我相信】貫穿了全場的避靜,並邀請現場信友同他向天主大聲唱出:「(我相信祢) 所以我來,為要愛祢;所以我來,為要敬拜祢。祢在我身作為可畏,我一生敬畏祢!」當日剛好是慕道班第一次懇禱禮完四旬期避靜;剛好也是授予候洗者「信經」並在天主台前宣誓信仰的時刻,其實不是「剛好」而全是天主大能的安排。最後,何神父肯定今年堂區復活夜有準備接受洗禮的朋友,正如教會仍同祂活著般地真實!


聖座訓勉

教宗三鐘經:願父母接近總是樂於寬恕的天主

        教宗方濟各3月27日在梵蒂岡宗座大樓書房窗口主持三鐘經祈禱活動。念經前,他省思了當天福音記載的蕩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教宗強調了對痛悔己過的人要採取的兩種態度:即,舉行宴會和喜樂!這是福音中父親對大兒子指出的,後者看到父親擁抱揮霍了自己的財產後回到家中的弟弟非常憤怒。
        天主始終以憐憫和溫柔寬恕。教宗說,大兒子的問題在於他與父親的關係,他把一切都建立在完全遵守命令和責任感上。「在福音中,大兒子沒有向父親說我的弟弟,而是說你的兒子。最後,是他自己有留在家外的危險」。
        相反地,需要歡宴,向處於危機中或遠離家人的人表示關懷,幫助他克服因對自己錯誤的記憶所產生的恐懼和沮喪。教宗說,「犯了錯誤的人,常常被自己的心譴責,保持距離、冷漠和尖銳的言語無濟於事。所以,福音中的這位父親認為,需要給小兒子一個熱情的款待,鼓勵他前行。而我們呢,我們也這樣做嗎?天主始終以歡宴和充分的接納來寬恕人」。
        教宗補充說,這位父親認為「需要喜樂」。「與天主的心一致的人,在看到一個人悔改時,無論他的錯誤有多嚴重,都會喜樂。不要停留在錯誤上,而是為善而喜樂,因為他人的善也是我的善!我們會如此看待他人嗎?我們懂得為他人高興嗎?」
最後,教宗說,「願聖母瑪利亞教導我們迎接天主的慈悲,使其成為光,我們要在這光內看我們的近人」。

梵蒂岡新聞網:www.vaticannews.cn

發佈留言

Close Menu